多伦多:冰雪48小时

多伦多:冰雪48小时

2013年,岁末,距离平安夜还有3天,多伦多遭遇10年不遇的Ice storm:

周六晚,挑灯夜读,突然一片漆黑,点亮手机的电筒,读完书,满不在乎的进入梦乡。
周日:清晨醒来,准备把翻译赶完发给老板,突然发现屋子里空气冰冷,一片漆黑,卫生间断水。好吧,那么回头接着睡。终于天色灰白,挣扎起身,抱着电脑在窗口做完最后的翻译,用数据线传给手机,再用手机邮箱发了出去。老板回复,可以来我家用washroom.....

10点,在背包里装上洗漱用品奔赴商场,冲进卫生间的母婴房梳妆打扮,开始半天的义工。商场里昏昏暗暗,多家店铺尚未开门。将近中午,人流渐增,很多人一进门就问,food court还开吗,刷卡机还能用吗?各种拉家带口,各种老人小孩...纷纷来到免费生动的避难中心。午后,food court的麦当劳一票难求,买一杯咖啡要排队40分钟。进到商场转一圈,但见墙角过道各处有插头的要地均被各路充电党占领,大姑娘小伙子们捧着手机电脑席地而坐,或神态悠闲,或茫然四顾。Food court各家餐厅生意火暴。有家庭携带暖瓶排队索要开水,一杯一杯灌入瓶中。

下午,人潮加剧,商店大概开始郁闷此处将变成通宵避难中心,于是宣布7点关门。7点左右,广播里甜美的姑娘开始一遍遍宣布关门的消息。店家纷纷闭门吹灯。但有的拉家带口的避难人士全然不顾,依然充电打手机哄孩子。Food court里一家中餐摊位的员工们继续挥动着勺子为客人盛晚餐盒饭,于是上去讨热水,可爱的员工阿姨马上从暖瓶里倒了一杯,像Mother特蕾莎一样捧给我。热水真好喝。

亲人打来电话询问停电消息。大洋彼岸的亲人在微信上第一时间转发了york bbs的冰暴新闻....
晃晃悠悠离开了商场,打算到附近的故居试探行情,在冰冷的车站打开微信:"杨大侠,紧急呼叫,紧急呼叫。"昔日室友大侠迅速回复,"什么情况?""求水电!"大侠:"我不在家,马上回去,你可以来"....信号中断....算了,俺还是回家吧,会有办法的。

公车经过之处,一片黑暗,24小时麦当劳,加油站,统统没指望了。快到家了,北方似乎有光?没错,离家一街之隔的楼房都亮着灯。街口的plaza也还是灯火依旧。好了,冲进餐厅,想叫份晚餐,服务员根本无暇顾及,还有n人门口排队。转移到隔壁的便利店,挑两个雀巢咖啡脆备用。结帐完,进来一位妇女,向老板请求,"我可以用你的power吗,只要5分钟"老板面无表情,摇头;妇女:"只要5分钟,真的,各处都停电了。"老板:"去隔壁的餐厅吧,想待多久待多久。"妇女一边无奈往出走,一边失望的大声说着: "people help each other!"这简单的四个字冲进我的耳朵,让我愣住,我看着女主人埋怨的对着男主人嘟囔着什么,我没有再去看男主人的表情。走出小店,我决定以后再不来买东西。

磕磕绊绊,连走带滑,终于到家了。以为要爬楼,电梯居然还在工作。进入电梯间,按键旁多了一张圆珠笔手写的小纸条:"任何人需要帮忙购买食品和取水,我很乐意帮助,电话,无名。 "
微信上,市府取暖中心开放的消息被一再转发。最早发上来的是身在美国的Emma!家乡人民备受感动。

房东和David 都在家,房东点燃多只造型美丽小蜡烛,准备用煤气火锅炉煮泡面,地上的几只大桶里接满了水,被告知楼下的洗衣房有小卫生间可以洗漱如厕。哈哈世界末日还没有到!房子里的温度也还不错。David以同样的姿势盘踞在沙发上用电脑里最后的电看《三傻大闹宝莱坞》,剧情已经到了感人泪下的时刻。我回到屋子里,打开电脑,用剩下的电池给两个手机充电,一个通讯,一个做手电。此时,泡面的香味飘满了屋子,充溢丝丝的温暖。到楼下洗了个脸回来,David改为坐在桌旁,在昏暗的烛光下认真的读着一本发黄的厚书,《哈利波特》。
为了节能减排,大家早早上床休息。

周日晚上11点,晚安。。

周一清晨,依然水电全无,窗外灰蒙蒙一片。想再去商场过一天,想想昨天的人潮吧,犹豫ing. 突然收到一个邮件,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哎呀,学校还没有放假。可爱的学校!热水,电源,食物,温暖....立即翻身而起,打包所有洗漱用品,电脑手机充电器,豆浆巧克力泡面,保温杯两个。冲向学校。一路上看着树上天工奇绝的雕琢,心里隐痛,这些树们恐怕心里冷得打颤,却也无法。

踩着冰渣进了学校,空无一人的走廊,春风拂面。进入宽敞的洗手间,把家当全都抖出来开始一通洗漱。检查了一下热水的温度和hand dryer强度,决定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回来洗头并吹干。
下一步,寻找饮水源和电源。瞥见有学生手里捧着Tim bits 在啃,看来忠诚的Tim Horton依然服务。果真,灯火阑珊处,咖啡的香气飘散。在Tim Horton前方的大厅安置了电脑,一杯咖啡,再加要杯热水,拿出雀巢巧克力脆,开始享用早餐。坐下来喝着咖啡,突然有种心跳加速的兴奋。短信美国来的友人,她说纽约断电很常见。大概多伦多一向和平无恙,大概优越的生活让人已经太习惯,想不出,更大灾害后数周的水电全无是什么情景,甚至也忘了,小时候住在简陋小平房里,在寒冷冬夜战战兢兢走出去如厕的日子。

同桌正看电影的学长也是来学校 取暖的。还顺便打听到gym的shower可用,于是回家去取洗浴设备了。

吃完早点,开始翻译当日的文章,一切仿佛恢复了常态。

下午,大厅里人渐渐冷落,5点,办公室和Tim都关门,唯有清洁人员在一天的工作后,低语闲聊着停电和圣诞夜的准备。

六点半,友人花40分钟砸碎了汽车上的冰,把我从学校运走。

7点,车行路上,突然路灯亮了,再一眨眼,四周的高楼也亮了。点点灯光,布满了城市的夜空。
8点,坐在心爱的小馆吃味道醇厚的火锅。
10点,来到明亮温暖的亲人家里。 结束了。冰雪48小时。
12点,微信上 邻居报告,楼里来电了。短信恭喜了房东。
周二清晨,太阳露面,久违,太阳!走在路上,楼房们闪闪发亮,城市如同新生。
周二中午,回到家中,阳光洒满了地板,为了表示祝贺,我煎蛋一枚,和浓咖啡沙拉做早餐。
阳关晒着脚趾,咖啡滴滴香醇。

听说有的人家还没有来电,平安夜已经进入倒计时,愿夜色降临时,ALL IS WELL.

My Canadian Christmas (Translation Sample)



Author: Zoe  Ackah

Published on: Holiday Life Magazine-Travel Ontario, Winter 2013



我的加拿大聖誕節 (节选)

By Zoe Ackah


In China, Christmas is relatively new. Since Christmas has had hundreds of years to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it takes on quite a bit of local flavor in each country it is celebrated in.

The variety of Christmas activity globally is staggering, and because Toronto is a multicultural city, the way Torontonians celebrate Christmas actually varies a lot.

But for the sake of simplicity, I’d like to offer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highlights of my family Christmas.


在中國,聖誕節還是相當新鮮的節日。聖誕節在幾百年的時間裏傳遍了全球,每個國家的慶祝方式也因此加入了地方風味。

世界各地聖誕活動的差異之大讓人驚訝,多倫多是一個多元文化城市,這裏的市民們慶聖誕的方式也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

不過這裏為了簡明扼要,我想介紹一下我家中的聖誕亮點。

聖誕節的主要配方
 ....

At 8 am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25, with everyone, including me, still in there pyjamas, I take a picture of all of us in front of the tree loaded with presents. I will look just like the ones of my Christmases at grandma’s in the 1970s—the place where Christmas was born for me—only instead of Polaroid print, my pictures will go straight to Facebook.

After my coffee, its time to start Christmas dinner.

12月25日的早晨8點,家裏的所有人,也包括我自己,都還穿著睡衣,拍照的時間到了,我們抱著滿懷的禮物,在聖誕樹前留影。照片裏的我,還是70年代在祖母家過聖誕時的樣子。唯一的區別就是,照片不再被沖洗出來,而是直接放到了Facebook上。

喝過了清晨的咖啡,就該開始準備聖誕晚餐了。


Christmas Dinner—Let’s call this the main event.

My grandmother was the absolute master of Christmas dinner, and so I model mine after hers.

She would start at 10 am after the kids opened all the presents. There were at least 15 different things on the menu and, thought she would put them in the oven or on the stove at different times, they would all miraculously come out of the oven right before we ate.

I realize now she was “reverse engineering” dinner. In her day, young women were schooled in “domestic science” and keeping house was an art form. Christmas dinner was grandma’s annual masterpiece.

First in the oven were the main courses. Grandma would make both a roasted turkey and a ham because our family is large.

It is very, very hard to mess up a ham, but turkey requires accurate timing in order to ensure it is not overcooked [dry] or undercooked [bloody!].

For me, turkey stuffing is the best part of the meal. There are so many kinds of stuffing, but generally it is made of stale bread and the browned giblets of the turkey mixed with onions and savory spices.

The stuffing is a substance with great potential for personal expression. Each cooks add nuts, raisins, bits of apple—actually there are recipes to stuff turkey with pretty much everything.

The turkey is stuffed with the mixture of your choice and put in the oven to cook. During cooking the dry bread is softened by the delicious turkey juices. What comes out of the turkey in the end is the soft, savory and magical fluff we call stuffing. Ah, so good!

Side dishes at grandma’s house include mashed potatoes, sweet potatoes or some other root vegetables, brussel sprouts (children hate them but they are the only healthy thing on the menu), at least three kinds of salad, one of which must include marshmallows (yes, really, salad with marshmallows, write in to our office if you want the mysterious recipe), and cranberry sauce of course.

Possibly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ything but the turkey is the gravy that you pour over everything on your plate [except salads containing marshmallows]. 1950s housewives like my grandmother obsessed over gravy quality. Was it smooth [good] or lumpy [bad]? Was it too salty, too peppery, or too bland?

I possess the great, esoteric gravy knowledge of my foremothers, but even I have been known to throw out entire pans of gravy and start again. It just can’t go wrong or the meal is spoiled.

Men are shocked as food magically fills the table around 4pm. Grandpa or Uncle Chuck would carve the turkey and the ham up, which was the man’s honor after the women’s hard work. It’s time to eat dinner. Please pass the gravy.

It is important to pace yourself when eating because afterwards there will be pies…lots of pies. In fact, no matter how many pies you make, there are never enough. All of these should be served with whipping cream—another thing there is never enough of at Christmas.

In my mind pumpkin pie is absolutely mandatory [because it is my favorite] with optional apple pie and mincemeat pie.

Mincemeat is a true Christmas standby. Around since the times of the Crusades, it has evolved so much it no longer contains any meat. It’s mostly diced apples, raisins, and spices. I hate mincemeat. Sorry, I just do!!

What I love is Christmas cake. It’s basically a heavy cake filled with candied fruit of all kinds. The cake is then wrapped in a tea cloth and stuck in a tin and drizzled with alcohol.

June is when my grandmother would make a Christmas fruitcake and start pouring liquor on it. The ¼ cup of hard liquor you pour on it every couple of weeks slowly evaporates leaving nothing but brandy, rum or even vodka flavor in the cake. You “get this cake drunk” periodically right up until a week before Christmas.

Once I asked grandma, “What kind of liquor do you put on the Christmas cake?” She shrugged and said, “Whatever your grandfather is drinking.”

聖誕晚餐—一天的重中之重

我的祖母絕對是聖誕晚宴的大師級人物,所以我的晚餐也就以她的為範本了。

早上10點,孩子們打開了所有的禮物,祖母也開始著手烹制大餐了。菜單上至少有15種不同的菜品,祖母會在不同的時間把他們放進烤箱,但是在晚餐開始前,他們會奇跡般的同時出爐。

我現在才發現,她用的是“逆向工程學”原理。在祖母的年代,年輕姑娘必讀的科目是“家政學”,持家是一門藝術。而聖誕大餐則是祖母的年度傑作。

首先被送進烤箱的是主菜。祖母會做一只烤火雞和一只火腿,因為我們家中人口眾多。

火腿要烤失敗很不容易,但是火雞就要求精確的烤制時間,烤過了肉會幹,火候不到則會鮮血淋淋!

整個大餐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火雞肚子裏的餡料。餡料的種類繁多,通常是幹面包,棕色的火雞內臟,混合著洋蔥和調味作料。

火雞餡料可以盡顯廚師個人風格。每個大廚都會加入的作料是堅果、葡萄幹、蘋果粒---事實上專門用於火雞餡料的食譜可以說是包羅萬象。

依照個人愛好填滿了餡料之後,火雞就被送進了烤箱。在烤制的過程中,幹面包被美味的火雞汁水浸透而變得柔軟。最終,我們會在出爐的火雞腹中發現軟軟的,松松的,滋味十足的魔力餡料。嗯,味道好極了。

祖母家餐桌上的配菜包括土豆泥,紅薯泥,和其他壓成泥狀的根莖植物,小洋白菜(孩子們討厭這道菜,盡管這是菜單上唯一的健康食品),至少三種沙拉,其中一種必須有棉花糖在裏面(沒錯,棉花糖沙拉耶,如果你想知道秘方,請給我們的報社寫信索取),當然少不了小紅梅果醬。

除了火雞之外,第二重要的恐怕就是澆在你盤中各種食物上的鹵汁了(棉花糖沙拉用不著)。像我祖母這樣的1950年代的家庭主婦對鹵汁的質量如癡如醉。是滑爽可口,還是疙疙瘩瘩味道糟糕? 是不是太鹹,胡椒放的太多,還是平淡無味?

我從我的祖母那裏繼承了家傳鹵汁秘方,但即便如此,我也會倒掉一整盤做好的鹵汁在重新來過。鹵汁千萬馬虎不得,否則整頓大餐都會被毀掉。

下午4點左右,食物們魔法般地布滿了餐桌,這讓家中的男人們大吃一驚。祖父和叔叔會切開火雞和火腿 -- 這是女士們忙碌了一天後,男士享有的殊榮。開吃吧諸位,勞駕請把鹵汁遞給我。

用餐要有節奏哦,吃過主菜還有派呢…好多的派。實際上,不管你做了多少派,永遠覺得不夠。配著派一起吃的還有泡沫鮮奶油--- 又一個聖誕時節永遠吃不夠的美味。

我個人覺得南瓜派是必須的(因為我自己最喜歡),蘋果派和碎肉派備選。

碎肉派是真正的聖誕備用食品。從十字軍東征開始,碎肉派不斷改良,到如今已經肉跡全無。主料變成了蘋果丁,葡萄幹和香料。我討厭碎肉 。不好意思,說實話啦。

我愛聖誕蛋糕。這是一種混有各種水果蜜餞的黃油蛋糕。蛋糕烤好後用茶巾裹好,放到罐子中,然後開始向罐中淋酒。

我的祖母在6月份就做好了聖誕果脯蛋糕,並開始在上面澆酒。每兩周向蛋糕上澆1/4杯的烈性酒,酒精蒸發後,就在蛋糕中滲入了朗姆酒,白蘭地,甚至是伏特加的酒香。你會讓這只蛋糕定期的“喝醉”,直到聖誕前一周。

我曾經問祖母,“您在蛋糕上澆的是什麽酒?”她聳聳肩說,“你祖父喝什麽我就用什麽。”

.....

秋天到,赶集去!

多伦多生活,学习,娱乐资讯,一站分享:Toronto Lives Here


生活在多伦多,让我大大体验了一把《夏洛的网》中的乡村狂欢。艳阳高照的初秋时节,一家老小赶集忙,有吃有玩,看牛赏马,同庆丰收,不亦乐乎。

如果你埋怨多伦多人民土里土气的穿着,拖拖拉拉的城市化进程,大片未开发的荒草地,哈哈,对了,这个名列前茅的宜居城,就是一个理想中的大农村,或者说城乡结合部?

这也不稀奇,毕竟,整个加拿大,都被看做美国的郊区后花园。

不过,除去这些表面现象,加拿大人民,对于乡村的依恋和热忱,才是大农村的精髓!

看看这些大大小小的Fall Fair, Winter Fair, 让城市的郊区的居民,职业的农场主和向往农场生活的人们的乡土情怀大大满足。

一进入秋季,各种露天的集市就在周边小镇轮番上演。各家把得意的大牛大马,丰收的巨型瓜果搬出来展览评奖。流动游乐场凭空而起,让集市成为孩子们的天堂。当然少不了著名的美食商家,烤玉米,汉堡热狗,烧烤大排,爆米花棉花糖,新鲜甜点..平日在城市街头无法实现的烟熏火烤,这下在乡村的蓝天下尽情发挥!

现在终于可以甩掉束缚的西装领带,踏上运动鞋,披上宽松的t恤,买一盘烤排骨在露天的摊位旁大嚼特嚼。没有了考究的银质餐具,没有了繁文缛节的用餐礼仪,这才能真正享受一下美食的原汁原味呢。

嚼完排骨,再去赏赏南瓜,对英俊的长鬃马,打扮一新的奶牛大妈评头论足一番。

不要觉得这样的庆典土里土气,没有这些庄稼牛马,就没有我们的Metro, Loblaw里花花绿绿的货架,就没有我们餐桌上新鲜的佳肴美味。

庆祝丰收,颂扬乡土,简单骄傲:

这是把集市搬到多伦多市中心的 Royal Agricultural Winter Fair, 在 Exhibition Place,现场制作的热腾腾的苹果饺子和Cinamon Roll最受青睐。各色水果蔬菜如工艺品争相竞艳;农场的动物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royal agricultural winter fair
下面是我到多伦多西北一个小镇参加的秋季露天集市,小镇的名字都忘记了,只有这些黄牛奶牛的倩影留了下来:
这是今年秋天的UxBridge Fall Fair, 小镇在多轮多东北方向,小镇的风光如画,可惜没来的及拍照。集市上的亮点是各种游乐项目和烟熏汉堡。游客们的吃相都非常可观,如果您去过排骨节,应该十分感同身受!
Fall Fair Ontario


Fall Fair Ontario






多伦多生活,学习,娱乐资讯,一站分享:Toronto Lives Here


-->

Hamilton‘s Trail and Fall

Hamilton的小径和瀑布


Niagra Fall 大瀑布,是我邂逅的第一个和加拿大地标: 先是在中学地理课本上,然后是在归国亲友的照片上。图片里的瀑布看其起来神秘狂野,让一个地理名词的记忆顿时生动并充满异域的魅力。

直到我颇有些意外的来到了多伦多,第二天,还在倒时差的昏昏欲睡中,我居然来到了著名的大瀑布。远远的看着瀑布,仿佛很不真实。大瀑布看起来过于工整,大概是距离的缘故,和照片上咄咄逼人的水花四溅有些出入。终于亲眼见到瀑布的兴奋,却抵不过生物钟的抗议。不一会,我就脚底灌铅,眼皮发沉,在瀑布旁的室内餐厅睡了过去。

几年中,我也再次回到瀑布观夜景逛赌城,却始终难以再找到照片上心驰神往的景致。倒是Hamilton的小型瀑布们,各有千秋,风情韵致,四季皆宜。

后来也才知道,这大大小小的瀑布们,都是尼亚加拉断层Niagara Escarpment的杰作。突然的落差,在生活中也许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情,在自然的造化中却成就了千变万化,回味无穷。

Hamilton Fall


这个夏天,有机会到小镇暂住,也再次拜访了Hamilton的小径和瀑布。

走进小径深处,想起了宫崎骏的森林:嶙峋的老树干,铺满青苔的大石头,静静的小池塘拥抱着天空....只有昆虫和树的低语,只有鸟鸣啾啾,没有车声,没有城市的痕迹。

透明的阳光穿过树冠,无声无息在绿色的影子中流淌。
Hamilton Trail
Deep into Hamilton Trail


我们在小径中上上下下,穿过溪流,走过独木桥,在林间空地驻留,在水塘边看云朵的倒影..



这是我最欣赏这个城市这个国度的时刻,不是因为大瀑布的驰名和气势,而是因为距离家门口如此近便的自然的馈赠,如此的宁静和透明,不需驾车千里去探寻,只需一个好天气,几个好友,一双可以登高的便鞋...

我们这次去走的小径叫做 Dundas Valley Trail, 瀑布叫做 Webster Fall。

网络上的精彩照片随处皆是。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有空您还是自己去走走看看。


开满鲜花的大酒桶--多伦多Distillery Historic District

夏末重游多伦多Distillery Historic District 多伦多生活,学习,娱乐资讯,一站分享:Toronto Lives Here

 多伦多的夏日,不去老酒厂Distillery散步吹风,怎么算是完整?

常年在多伦多生活,市内的景点去的很少,唯有酒厂艺术区,每个夏天必去看看老风景,吹吹凉爽的湖边的风。



如今夏末的艺术节,又在老房子老街道中热闹上阵。各地的艺术品生意人纷纷赶来摆摊亮相。对于这些自称为艺术品的商品,我实在不敢买账。但是老酒厂的风情,却是始终如一。




看不厌的是在季节中怒放的鲜花,被古老的青砖红砖衬托着,如此生机盎然,又如此安静淡定; 品不够的是露天咖啡座上优雅的闲聊的人们,静静的抱着一大杯咖啡,和老友对坐,时间静静的流淌,如百年的老酒香醇。




已经来了几个夏天,今年突然如同发现新大陆一样:原来鲜花们就长在了昔日的木头酒桶中,亦或是花盆特意做成了酒桶的模样?总之,这精心而又随意的配搭,成为酒厂夏日最亮的时装。


如今我已不再进到幽深的酒库,也不再猎奇大大小小画廊的收藏淘宝。只是站在这步行街上,看盛开的花,看行走的人,看红砖青瓦,看昔日的大酒桶,虽无滴酒,依然芳香醉人....
















多伦多生活,学习,娱乐资讯,一站分享:Toronto Lives Here



-->

在多伦多做翻译:这个职业适合你吗?




在多伦多做翻译:这个职业适合你吗?


多伦多移民生活,教育,娱乐资讯,一站分享:Toronto Lives Here


不少新移民朋友英文不错,一时没有找到专业工作,或是还不大清楚自己在当地的专业方向,你可能会想到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去打打工,既能接触一下本地社区,也能练习英文,相对端盘子进车间,只是动动嘴,何乐不为?你可能听说或接触过工作在社区中的口译,觉得自己也能胜任这份工作....

这里为您走马观花的介绍口译员工作概况, 结合个人意见经历和同行的观点,希望您看过后,能自己是不是要加入这个行业有个更清晰的答案。

如何成为社区口译:

社区口译员这一行业并无严格的门槛,很多国内的资深翻译,也许一份履历就足够让你快速入行。对于初涉此领域的新手,参加针对社区口译员的专门培训是一块常用的敲门砖。

除了college提供的口译培训课程,最快捷获得社区口译资质的方式要属各家翻译机构直接提供的培训课程:MCISCenter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kill for ChangeAccess Alliance..etc.


多伦多口译培训机构


我和几位同事都是MCIS的毕业生. 100小时的社区口译课程包括:社区口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术语:Toronto Public Health, Children's Aid, Hospital, General Medicine, Immigration and Refugee, Police Station, Family Law, legal system basics 老师们都是各族裔的资深翻译,有过医院-法庭-社区各行各业丰富的经验。她们热爱本行,对翻译的价值深以为豪,给我们灌注不少信心和对职业的向往

我们要完成翻译一本厚厚的术语手册,作为毕业条件之一---这些术语在你真正身临其境使用它们前,常常不make sense. 不过这本实用的手册会经常在你完成一个assignment后,让你恍然大悟。

完成课程后你需要参加一个社区口译员的语言技能测试,可以选择ILSAT,也可以选择CILISAT.都是基础的会话,英文流畅并且上过课的同学都能一次通过。

开始工作了

毕业了!在培训中,几位老师一再强调,只有主动才有活干!You must be aggressive to get jobs. 如今我们每人要对着一串翻译机构中介的名单,去寻找自己的客户啦。

对于毫无翻译经验的菜鸟,似乎只能靠执著的问路和自我推销来获得最初的assignment翻译机会。好在MCIS鼓励翻译自己打电话去要活干。厚着脸皮,我和几位同学曾经不停的对那位负责国语翻译的协调人电话轰炸。而我也曾在数次礼貌的拒绝后一度绝望。最后实在忍不住给协调人的领导邮件抱怨,才拿到我在多伦多的第一笔翻译,我开车一小时到密市一栋陌生的公寓楼,无比紧张的完成了一个其实无比轻松的任务。哦呀总算开张了。

第一份工作仿佛带有某种魔法,再之后, 我们就不再被频频拒绝。有时候也会激动的接起显示为MCIS的电话,狂喜的记下一连串的assignment日期。

除了 MCIS, 我和同学们也像All Language, Exacta, Arco等公司投递了简历,并在之后得到了工作机会。但这些工作机会也如同多伦多的天气,毫无预警,也许在你正忙得不可开交时候一起找上门。而在你面对空空的日程时又冷冷清清。

有的翻译和某家Agency或是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有的翻译则是和多家Agency合作。老师们当初的建议时,尽可能联系所有的Agency, 把你自己推销出去!

翻译领域:(新手上路)

 MCIS的主要客户之一是大多地区的公共健康局。不少我的学姐学妹都应该有和孕妇班,护士,营养师打交道的经历。对于当了妈妈的翻译,也许这样的任务就像串门拉家常,还顺便学了营养饮食的tips. 对于还没有宝宝的年轻人,就当预备课啦。我曾经几个月坐守孕妇班,知晓了孕前孕后,护理婴儿的全过程。还四处向准妈妈,新妈妈卖弄学问。不过很快我的好奇心就开始抗议了。


怎样能接触更多的翻译领域那? 没有经验,那么就去提升资历吧,我先后上课学了medical terminology和法庭翻译。虽然学得走马观花,多半知识还给了老师。但这些资历放到简历中,似乎对寻找关键字的软件颇有效果。我开始得到一些翻译机构的medical assessmentdiscovery的工作。前者是保险公司为客户订好的事故后伤残评估。Discovery则是民事诉讼中的关键环节。是法律程序,但没有法庭的气势和严正。有的民事律师利用discovery展示自身雄辩实力,争取更好的settlement deal, 在这种情况下律师咄咄逼人,把简单的一句话说的神秘无---律师腔对翻译是很好的锻炼和学习。




同时,我们也经常光顾为犯罪家暴受害人准备的庇护所为受害人解释法律程序,或者只是庇护所的起居生活规矩。这样的翻译收入高过孕妇班,但庇护所的空气总让我觉得充满幽怨和歇斯底里的杀伤力。一次翻译任务后备觉劳累。

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和儿童保护协会的社工一起家访,调查虐待儿童的举报。 到警察局翻译受害人的报案和保险理赔员adjuster一起询问车祸当事人事件经过。

我的很多同学们,也在交通法庭traffic court,小额法庭small claims court,和难民听证会refugee board上活跃着。法庭的翻译,听起来高深,其实也有不少既定模式。收入却是比社区翻译好多了。

收入:翻译能让你自给自足吗?

这实在是因人而异,如果你有足够的经验,资历,人脉,又是很好的生意人。那养活自己应该不成问题。全职的法庭口译和医院口译是翻译们理想的归属。如果你做自由职业,那么市场价格通常是25每小时,2小时起价。如今MCIS的价格已经低到了20每小时。那么一天要做几个口译才能赚回生活成本那?您可以做这个算数。

我见过一些老翻译,总是在从一个assignment赶往下一个assignment, 还要担心会不会堵车迟到。这样的心跳,您是不是可以承受?

或者如果您是经验笔译,可能坐在电脑前敲字是更好的谋生方式。笔译的价格大概是每个字1毛到2毛。如果每周能翻译几千字,比奔波的口译更实在些。有的翻译对我说,他一个月笔译的收入是口译一年的收入。信然!

不过您还要注意了。自由职业者没有带薪休假,没有牙医保险,需要呼之即到您才有持续的生意。在享受周一到周五可以潇洒逛街的潇洒的同时,您要为自己的一切支出买单。当然买单的钱可以申报税务抵扣。

何去何从?

如果在几年的磨砺后您成为法庭或医院的专职翻译,那么恭喜,享受您的翻译生涯吧。如果您的家庭不需要您挣面包,那么也好,翻译权当出门长见识透气。赚零用钱。

如果您有超强的翻译背景,或者有庞大的人际关系网,客户群随手捻来,那么这份自由职业能让你灵活支配时间。不用为老板打工,不用处理单位人际。过闲云野鹤的自由生活!

多伦多国语翻译


可惜这些优势我一个也没占到。在做翻译一年后,我发现自己对法律领域兴致勃勃,恰好我的翻译同学早已不耐自由职业者的颠沛,去做稳定的律师助理了。频频的交流让我最终决定回到college去学同样的专业,并且很庆幸的发现自己总算找到了心爱的专业,而不是违心去学IT和会计...

我的另一位同学则通过翻译机会转行做了rehab coach,康复教练。同样自由的工作收入超过翻译很多,有稳定的客户,也是心满意足,乐在其中。

至少,翻译任务能让你对健康医疗,社区服务,法律援助,法庭等领域都略有接触,从中你很有可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方向。

凭着回忆,分享了翻译生涯的片段,既不是权威,也不是完整的指南。希望对翻译充满好奇,有打算去MCIS参加培训的同学们有些小小的帮助。

请您参考我的另一篇博客:在多伦多做翻译:卑微与高尚,了解更多翻译工作的细节。

多伦多移民生活,教育,娱乐资讯,一站分享:Toronto Lives Here

房东老伯,时尚乐活


房东老伯 时尚乐活

我的房东老伯,四年新移民,曾经的高级工程项目经理,如今的超级管家。语言不同,丝毫不影响老伯入乡随俗,成为骄傲的多伦多市民。伯伯认真的照看每一个生活细节,在好山好水好无聊的陌生国度有滋味的乐活。


伯伯的大餐


5月的一天,我刚刚搬家不久。伯伯摆起了隆重的晚宴,生菜们整齐列队,红白沙拉酱盘旋期间如工艺品。高脚杯里的深红葡萄汁荡漾生辉。我受宠若惊的在餐桌就座,想着到底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哎呀,原来是女王大人生日?伯伯居然这么有情调的过起了洋节日!我心中暗自好笑,不过有大餐享用总是多多益善。

不久,加拿大国庆又来到了。走到家门前,一面小国旗赫然出现在窗子上。当晚自然又是一番庆祝,我不禁要问伯伯的加拿大生活感言,伯伯大声感叹好山好水好无聊!”不过我看伯伯说的蛮开心,不像抱怨。饭罢,伯伯还向我重申了垃圾分类标准,并把空罐头瓶仔细冲洗干净放进回收袋。

无聊吗?伯伯的一天,整理家务,买菜烹饪,健身房里挥汗如雨。规律有序,似乎比很多上班一族更充实呢。

大餐的机会又出现了---我的鼻子告诉我。今天是?我来猜猜,是伯伯生日?No! 阿姨生日? No! 大餐摆好了,色泽协调肉素搭配,伯伯和老伴倒好了饮料摆了Pose认真的拍了照。原来,是伯伯的洋女婿过生日。女婿在外地工作,远隔千里,伯伯的精心准备和长寿面,他今日不能享受. 看到伯伯和老伴真挚的心意,他会在繁忙的一天打拼后会心一笑吧。

两个月里我沾光过了三个生日,就是寿星都不在场,伯伯给远方的儿女过生日,就如同她们还在身边。


世事关心


 不要以为伯伯只是熟悉家喻户晓的女王生日,他对谁家执政,党派政策,市政规划都如数家珍。这要归功于超市门前雨后春笋般的免费中文报纸和中文电台电视台。因为远离故友亲族的好无聊,这些报纸成为了伯伯茶余饭后的陪伴。如今我每日都去问问伯伯地球上有什么大事,多伦多市长丑闻进展如何,哪个区在省选补选,候选人什么背景,等等等等。

有一日伯伯拿来一封信请我辨认,原来是建造世家堡公交系统的民意调查,伯伯听闻再三命令我一定要填好寄回,表达一份市民心声。


过马路的小学生

 我和伯伯的老伴一起出门晨练,回家时候发现阿姨过马路如同小学生,即使在没车没人的小区里,也一定要笔直穿过人行道,走个标准的90度。阿姨说这是因为曾经斜穿马路受到伯伯的严厉批评。 从此刻骨铭心,干脆走直角,严格遵守交规!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大停电中的多伦多,交通灯瘫痪,警察叔叔不知去向。十字路口处,四面车辆心有灵犀,有条不紊。那是我第一次经历如此规模的停电,不仅为多伦多的市民所感动。但是我猜车中的司机大概一如走直角的伯伯和阿姨习惯成自然了,规矩在他们眼中就是红灯停绿灯行这样小小不言,无论周围有没有警察摄像头。守规矩让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都变得简单就像这里的许多事情。


乐游城市

周日一早伯伯提着水和月票出门了。他前日在报纸的社区栏目侦查好了合家欢乐去处,又研究了TTC地图。他说要去市政厅看艾未未的12生肖,还有夏季多伦多轮番上演的多元文化节。午后刚过伯伯却风风火火赶回家。“我找到市政厅了,还有艾未未和美食节,不过没带相机”。回家吃了午餐取了相机会伯伯再次上路。

暮色深了伯伯终于归来。不是从美食节却是从健身房。在一天的游览观光后伯伯坚持每天的传统,去健身房报道完成游泳跑步项目!

我听后不仅暗自冒冷汗。惭愧于自己的一把懒骨头。

Avocado三明治



有天我和伯伯老伴出门参加整日的活动,伯伯听后一早就在厨房忙碌。煎蛋的香气飘满整栋house.
等我下到厨房 只见如巨无霸的三明治已经整装待发。其实刚吃过早餐我还是一路惦记着阿姨口袋中的三明治,谁知道里面会有怎样的惊喜呢!

终于等到午餐时刻了,巨大三明治捧在手中,一口咬下去,又嫩又香的煎蛋 融化在一种绿色的柔软酱料里,哎呀居然是牛油果三明治!

像往常一样,我照例回家对伯伯的手艺称奇。伯伯这才骄傲透露,我是吃过洋面包的。原来伯伯工作时曾进被派往北美学习管理经验,吃了半年的洋面包。难怪!!
可是我来了多伦多早就超过半年,还是鸡蛋西红柿的忠实拥泵哪。

伯伯应该比我老爸还长一辈人。对生活的敏锐却让我自愧不如。时尚的牛油果三明治味道久久回味,让我开始重新看待我的生活细节。融入一个城市一种不同的生活,是不是只需要一种心态和习惯呢?就像伯伯整洁的花园,井然有序的橱柜,一丝不苟的小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