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5年第一次查看“信用报告”,原来学问还挺多:


本博客为作者原创,版权为本博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和引用请先联系作者jessieliutor at gmail.com
这个月,梁小青来到加拿大刚好5年整。登陆后的第二天,她就到楼下的银行开户,并获得了加拿大的首张信用卡。当时她对北美的信用记录和信用评分一无所知,只觉得信用卡用起来实在方便,又有积分返点,便尽量用信用卡支付日常生活开支。为了避免高额利息,她将信用卡的还款设置为每月自动转账。登录后第三年,她又申请了一家大型百货公司提供的信用卡。她坚持谨慎的付账习惯,5年中没有延误过一次还款。
在去年申请房屋按揭的时候,她才知道,这些支付习惯都进入了她的信用记录,并为她赢得了740左右的信用评分(属于VERY GOOD等级,仅此于最佳的EXCELLENT)。因此,她顺利获得了银行提供的最低利率。不过,银行的按揭代表也提醒她说,她经常将信用卡的额度全部用光才进行支付,这对她的信用分数有不利影响。比如说,她有一张信用卡的限额为1000,最好将Balance保持在500以内。
买下房产不久,为了分担开支,梁小青决定将房子的部分出租。当房东可不是件省心的事情,梁小青被赖皮房客拖欠房租,“欺负”房东的传闻搞得颇为紧张。她和房产经纪商定,一定要精挑细选,找个好房客,这其中的筛选办法之一,就是要求有兴趣的房客提供信用报告。广告登出不久,经纪发来了一张Offer外加女主人的信用报告和工作证明,梁小青和经济看过资料,发现女主人的收入并不足以支付房租和其他生活开销,而同时申请入住的男方没有任何信息。在经济的要求下,对方不太情愿的提供了男士的信用报告。梁小青看过报告,马上拒绝了Offer。原来这名男子的信用历史太让人担心:没有稳定的全职工作,拖欠手机账单,被信用卡公司讨债,收到小额法庭的判决1万多元还没支付。信用分数不到500,属于最差等级。
上周,梁小青看了本专栏有关“身份盗窃和信用记录的文章,心想从申请房屋按揭到现在已经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也该核对一下自己的信用报告,看看 有没有出现“身份盗窃”的蛛丝马迹。她随即登录Equifax网站,花15.95加元买下了一份电子版的信用报告(不含信用评分)。报告显示了梁小青过去两年中的地址和工作信息,她过去5年中开设过的所有信用卡账户和手机账户,她的房屋按揭以及学生贷款记录。梁小青仔细检查了一番,没有发现可疑的信用“问询”和来历不明的账户信息。
下面,小编就来为梁小青和众多新移民朋友解读一下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你在北美举足轻重的“信用名片”。
为什么信用报告和信用分数对我的生活至关重要?
信用报告对是你财务历史的总结,反应着你的借贷习惯和债务概览。而信用分数则由信用局基于信用报告计算而出,代表着你的“信用度”高低。当你向银行,信用卡公司,私人,或其他机构申请信用账户及各类贷款时,信用报告和分数就是你的名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是否能成功获得贷款,或能否拿到最优惠的利率。很多保险公司在审批你的投保申请时会调出你的信用分数,以帮助决定是否给你保险。
此外,信用报告和分数在你求职,升迁,租房,寻找商业伙伴时,也可能成为对方评判你信用度的重要筹码。
信用报告是怎么诞生的?
大家可能对安省的两大信用局都有所耳闻:TransUnion和Equifax, 这两家机构掌握着我们的信用信息,并可在客户要求下出示信用报告。不过,两大信用局并不是私家侦探,成天盯着我们到哪里申请了信用卡,又到哪里办理了房屋按揭。他们掌握的所有信用信息,都是由信用卡公司,银行,零售商,按揭公司以及其他的债权方送上门的。此外,收债历史,法庭判决,公共记录(如婚姻登记,破产记录)也会进入你的信用报告。
信用报告中都记录些什么?
个人信息
你的全名,地址,出生日期,社保卡号。你的配偶及子女信息;你当前及过去的工作单位。这些个人信息是为了帮助借方确认报告上所列出的账户确实归你所有,对你的信用分数并无影响。
信用账户
时限:通常这些信息在账户终止交易的6年后,即从信用局的数据库中删除。
信用卡,房屋按揭,汽车贷款,电话账单,学生贷款….都会出现在信用账户一栏。在这里可以看到你的开户时间,借款数额或信用额度,是否按时还款,还款的余额是多少。从你的还款历史中,借贷方就可以看得出你究竟是高风险的“赖账专家”,还是一向按时还款的“乖乖宝”。
信用问询
时限:通常由借方发出的信用问询会在记录中保持3年。
在信用报告的这一栏目下你会看到“Hard Inquiry”和“Soft Inquiry”两个列表。当你向某家借方申请信用卡或贷款时,借方从信用局获得了你的信用报告,即构成Hard Inquiry。 过多的Hard Inquiry会影响到你的信用分数,因此不宜在同一时段内过于频繁申请信用卡和借贷账户。但是你可能会问,那我要申请房屋贷款总得货比三家啊,不可避免多家银行都要看我的信用报告了。这个没关系,在申请房屋按揭,汽车或学生贷款时,如果几个Inquiry都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常被看作是一个Hard Inquiry,而不会伤害到你的信用分数。
那Soft Inquiry是怎么回事呢?你可能收到过某家银行或信用卡公司给你一张预批准的信用卡(作为促销或鼓励你使用他们的信用卡产品),而你并未申请。这样的问询即是Soft Inquiry。 这些问询无论有多少,都不会影响到你的信用分数。
公共记录和债务收缴记录
你通过车行贷款购买汽车,因而汽车成为了抵押物?你申请了破产?你拖欠政府地税或罚金?你未能支付房屋按揭导致房产被借方卖掉?你被债主告上法庭而获得了民事判决?你因为未付电话电话账单而被收债公司(Collection Agency)催缴债务?这些记录都可能进入你的信用报告。不过,它们也不会永远呆在那里,多数记录在7年后就会从你的报告上消失。
谁能依法查看我的信用报告?
根据安省的【消费者报告法案】 (Consumer Reporting Act)规定, 在以下情形,相关人士可以要求查看你的信用报告:
·        当借方给你信用,当债主向你收债,当房东决定是否租房给你,当雇主在雇佣或提拔雇员时,当保险公司批准你的投保申请时,当某公司和你有生意往来时,都可以依法查看你的信用报告。
·        当你给予某人或某机构“书面许可”时,他们即可向信用局索取你的信用报告。书面许可通常会出现在信用卡申请,贷款申请,或租房申请的文件中。
·        政府部门在决定是否发放给你社会救济金时,也可能根据相关法规的许可,查看你的信用报告。
·        法庭可以下令状,命令信用局向第三方提供你的信用报告。
·        当安省的“消费者服务厅” (Ministry of Consumer Services)调查消费者投诉时,可以要求信用局提供你的信用报告。

本博客为作者原创,版权为本博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和引用请先联系作者jessieliutor at gmail.com



身份被盗您可能还蒙在鼓里!教您几招和身份大盗斗智斗勇

先来看看身份大盗何许人也:
朗顿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裔年轻人,他在欧洲取得心理学本科学位,在新西兰获得了私人飞机驾驶执照,又回到欧洲深造国际贸易。在求学期间,他发现了一种不用付出太多劳动就可以轻松过上豪华生活的方法:盗用他人信用卡和身份信息,伪造假卡,为自己的高大上人生买单。在欧美等国接连作案失手后,朗顿来到加拿大寻找新的机会。他在网上的非法论坛中认识了化名“暗黑哥”的“信息贩子”,从他手中买来大量的个人身份信息以及信用卡账号。他的“生意计划”是在自己的居所DIY 信用卡, 用假卡购买价值在2000元上下的高端相机,再转手盈利。他在温尼伯用假卡租了公寓和一辆福特轿车,在公寓里架起造卡设备,与合伙人凯文计划好了要大干一场,梦想着不久便成为人人羡慕的年轻富豪。不过,两个小伙子的技术实在不怎么精良,作案进行到第二天,造出的假卡就屡屡被相机店的收款机拒付。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的作案风格也很快就引起了相机店员工的疑心。在他们的“信用卡作坊”开张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即被温尼伯警方查获。警探在朗顿和凯文的电脑中共发现了2447 个信用卡号码,2438条包括姓名和地址的个人信息。同时,电脑中储存的在线聊天记录显示,朗顿通过网络上的地下论坛与其他身法诈骗者紧密联络,转售获得的身份数据。鉴于朗顿的犯罪动机,他在英美等国的前科记录,以及其犯罪行为潜在的巨大社会危害性,28岁的朗顿在温尼伯被判6年监禁。(编译自案例R v. Harvey-Langton 2012 MBPC 64
所幸朗顿和凯文的不劳而获计划中途夭折,没有给身份被盗者和信用卡公司带来更大损失,但另有不少老道的犯罪集团利用信用卡及身份盗窃,成为电子时代不带黑面纱的银行劫匪,对金融机构造成了重大损失。在朗顿一案中,公诉方证人,Amex Bank of Canada的安全总监Rick Neals作证说,2011年一年中,加拿大的三家主要信用卡商VISA, MASTERCARD, American Express因信用卡诈骗造成的损失合计超过4.3亿加元。犯罪分子使用的身份盗窃手段之一就是通过系统黑客侵入他人网络,或在网络中安插恶意软件,盗窃网上付款人的账户信息,再通过犯罪集团操控的地下论坛出售给信用卡工厂
话说这些身份大盗究竟用了怎样诡秘的手段将他人的账户据为己有?是不是只有当信用卡及身份证失窃后才会出现个人信息外泄?非也!
当你的个人信息被盗窃并被他人用于银行贷款、购物或开立新的信用卡帐户,这就是身份盗窃(identity theft)。身份盗窃可比简单获得一个信用卡号更凶猛!
如果身份盗贼获得你的个人信息,例如姓名、地址、生日、社会保险号码(SIN)、驾照、你母亲的婚前姓名,就可以假冒你的身份,接管你的银行帐户、开设新帐户、转款、申请贷款和信用卡、购买贵重物品…
来了解下盗贼们的常用手法,防患于未然:
1.      钓鱼邮件
回忆一下,您有没有收到过奇怪的邮件,声称来自您的银行,要求您点击一个链接更新您的账户信息?甚至说的头头是道,“作为我们的例行安全措施,你的帐户被我们的系统随机抽中。为了保证只有你本人才能使用此帐户、保证用户安全,这是必要的措施。我们要求所有抽中的帐户提供信息以和我们的档案核对。现在为了核对你的信息,请访问我们安全的网上表格——点击下面的链接…”
一旦您不小心上钩,输入了姓名,地址,出生年月,社保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对方的线上钓鱼计划就成功了,这一信息将被用来获取你的银行帐户或身份,用你的名义进行诈骗或者犯罪。
正经的公司不会使用电子邮件询问个人的财务信息。如果某个电子邮件看着象是来自你打交道的某家公司,立刻和他们联系,报告这一嫌疑。任何询问你个人信息的电子邮件,都不要回复。
2.      社交媒体和找工网站
对窃贼来说,有时你在Facebook和求职网站上透露的个人信息就足够他们用来进行身份盗窃了。信用保护专家建议:切忌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你准确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爱玛!看完这条,我赶紧把自己的Facebook, LinkedIn, Indeed进行了大扫除。
3.     餐厅,便利店,加油站的可疑收款机
李先生和王女士都有过这样不愉快的经历:用VISA卡在廉价小店购买了不到10元的文具,不久就收到信用卡公司的电话,告知他们的信用卡被盗。其实,收集信用卡信息只需要在收款机上安装一个小小的读卡器Skimmer)。因此,如果你发现加油站或小店的收款机看起里很诡异,比如划卡处有额外凸出的塑料片,最好就支付现金吧。在陌生的餐厅付款的时候,建议不要把信用卡交给服务生拿走,而是亲自到付款机前结帐。
4.      当心拾荒的大盗
您有没有曾经付过账单,就把账单和信封一股脑放进废纸回收箱?这可为身份大盗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扔掉任何含有个人信息及财务信息的文件之前,务必将文件撕碎,不给窃贼可乘之机。或者,尽量减少纸质的账单,改成电子账单,即环保,又能避免信件丢失或是处理废纸的过程中信息外露。
5.     密切关注信用卡和银行账单
如果您只是草草看一下账单就交钱万事,很可能那条被您忽视的几毛钱付款正是隐患所在。聪明的盗贼们在大宗购买信用卡信息前,往往采取试探手法,先用你的卡花一笔小钱:几毛,一元,通常人们都不会注意到这样的小额条目,于是盗贼出手买下信用卡信息,再来个狮子大开口。等到诈骗警报出现在你的信用记录上,为时已晚!所以,一旦发现信用卡账单上出现陌生的公司和自己没有消费过的开支,要特别注意,及时与信用卡公司核对,如果确认诈骗出现,立即冻结或注销信用卡。
6.     看好您的护照,出生证,社保卡
如果不是需要,不要把这些关键证件随身携带,把他们放在安全的地方保管。尤其社保卡号是非常敏感的私人信息。雇主可以收集雇员的社会保险号码,以便为雇员提供被雇佣记录(Records of Employment)和T-4表,用来申报所得税;省级和市级机构也可以用此号码来报告支付给你的经济资助、以便你申报所得税。为你提供利息或者收入的机构,例如银行、信用社、信托公司,也必须询问你的社会保险号码。
需要注意:很多私人机构可能会询问你的SIN作为身份证明,在此种情形下,问清对方按照法律你是否必须提供。询问为什么他们需要此号码,将如何使用,哪些人会知道。如果不是法律规定,告诉对方你不愿意使用社保号码,可提供其他身份证件。如果该机构要求你必须提供社保号码才提供服务或者产品 (而又没有法律根据),可以果断拒绝,并向加拿大个人隐私专员办公室(Office of the Privacy Commissioner of Canada,简称OPC) 投诉该机构。
7.     网上购物注意安全
在您可以信任的网上商家购物。安全的付款平台在网页的右下角处会显示一个闭合的小锁标志,或是网址以“https://”开头。为电脑装好防火墙和杀毒软件。
8.     定期查看信用报告
如果您怀疑自己的信息被盗,可以通过信用报告来查看盗贼是否已经开始动手作案。通常一年查看一次信用报告也是很好的预防措施。信用报告会显示您的信用历史和财务信息。请注意身份失窃的红牌警告:您发现了自己从未开启的信用账户;您发现报告上出现了来历不明的债务;您发现某家信用卡公司问询了您的信用记录,而您压根没从这家公司申请过信用卡。加拿大两家提供信用记录的公司如下,您可以在他们的网站上购买自己的信用报告, 或是要求他们邮寄免费报告。
Equifax Canada Inc.www.equifax.ca (1-866-779-6440)
Trans Union Canadawww.tuc.ca (1-866-525-02692 Quebec 1-877-713-3393)

有这样当爹的嘛:人间蒸发13年,回来向妻女索要”抚养费退款”


家庭法庭本来是调解为重,法官们不会轻易说某个家长的行为令人震惊,不过本案中的奇葩父亲让法官也是醉了,在判决中明确用”Shocking“来形容父亲的所作所为:自己人间蒸发13年,把抚养两个女儿的重任甩给前妻不管,等前妻辛辛苦苦供女儿读完大学,这个当爹的冒出头来,主动厚着脸皮到法庭上声称自己多付了子女抚养金(Child Support),要求前妻退钱!(来自案例George v. Gayed, 2014 ONSC 5360

事情是这样的,这对夫妇结婚8年,生育两个女儿,他们1988年分居,1999年离异。如今女儿一个30,一个27。父亲Dr. George是个有着博士学位的工程师,专业是飞机和舰艇技术以及造船工程,母亲Ms. Gayed读的是医科,在加拿大健康部任职。

在父母分居后的1995年,法庭判父亲每月支付750加元的子女抚养费,不想令状下达不久,父亲就宣称自己的收入下降,无力支付这笔抚养费,但却拿不出任何证据。在其后的几年中,母亲屡屡要求父亲公布财务状况,父亲毫不合作。母亲眼看律师费节节升高,超过了承受能力,于是在1999年正式申请离异。法庭在抚养费议题上,根据对父亲当时收入的推定(25000每年),将每月抚养费定在了360。不合作也就算了,在离婚判决几个月后,这个工程师父亲玩起了失踪,13年间没和两个女儿通过一个电话,写过一封信,无论是生日,圣诞节,还是女儿们的大学毕业典礼,都见不到生父的影子。母亲为了找到前夫的下落甚至动用了私人侦探,但是毫无线索。
2012年,蒸发13年的父亲突然以另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出场。他主动找到法庭提出动议,称自己多支付了68000加元的子女抚养金,要求前妻退款。母亲当然毫不示弱,正好趁此机会要求法庭下令父亲提供财务信息披露(Financial Disclosure,并要求一旦准确的财务信息公布后,父亲需支付更多的抚养金,外加母亲多年来所花的律师费。

法庭不会偏听任何一面之词就决定谁该退钱,谁该补偿,而是要求父亲公布财务信息,并详细披露个人收入和财产(法官甚至勒令父亲当着前妻的面签署了【授权书】,以便从第三方获得父亲的财务资料)。披露的结果是:父亲不但有一个市值达到127000加元的基金账户(被法庭冻结),还拥有自己的咨询公司,担任唯一的股东,董事长,总裁。再有,他还在从英国收取一笔养老金。

法庭根据父亲的专业资历,历年收入历史记录,提供工程咨询的收费标准,以及对父亲名下信用及借贷账户的分析,对父亲的整体收入给出了评估。种种迹象表明,父亲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并没有和盘托出,比方说吧,父亲的VISA信用上限高达32,而他向税局申报的全年收入只有13,在父亲自己提供的银行账户中,完全没有日常生活支出的记录(水电,房租,汽油,食物)。据此推测,在已经公布的账户之外,父亲很可能另外持有本国或是海外的银行账户。

母亲提供的宣誓证词则显示,母亲所要求的子女抚养费不但不多,还相当保守。母亲为两个女儿的高等教育支付大笔费用,女儿Amanda也为完成大学学业负债不轻。

法庭的决定是,母亲才是应该得到额外赔偿的一方。法庭判决父亲支付前妻一笔超过6万加元的抚养金,以补偿父亲失踪13年中母亲承担的子女养育及高等教育费用;此外,父亲还需偿还之前判给前妻,但一直拖欠的诉讼费17000加元,外加母亲所花的全部律师和法庭费用近7万加元。这些费用都将从父亲被冻结的基金账户中提取支付。

本案中涉及的子女抚养议题
编译自安省社区法律教育中心-子女抚养Ontario Community Legal Education-Child Support

孩子年满18岁后,抚养费就自动停止吗?
年满18岁的子女如果因为以下两个原因,而在经济上依靠父母,仍然被视作尚未独立,需要赡养的人
·        残障或疾病
·        全职读书。在这类情况下,通常子女年满22岁后,或是完成第一个大学/大专学历后,抚养金即停止。但法官也可以要求家长支付更长时间的抚养金。

如果领取抚养费的子女已经超过18岁,法官在决定抚养费的数额时,也会考虑到成年子女的工作收入和其他收入。
子女抚养费的金额是如何决定的?
【子女抚养费大纲】对加拿大不同省份的抚养金数额提供了标准参照。简言之,大纲根据付款人的年度总收入(gross income 和被抚养子女的人数,计算出每月抚养金的标准数目。在比较简单的案例中,直接遵照表格中的数据就可以了,对于复杂案例,表格数据则提供了计算的起点。
父母也可以根据大纲提供的标准,在法庭之外自行协商决定抚养费的数额,并写在书面协议中。
父母可以用加拿大司法部网上的计算器(Table Look Up),输入孩子的人数,付款人总收入及所在的省份,轻松计算出大纲中规定的应付数目(只作为参考,并不是法律文件)。网址为www.justice.gc.ca/eng/fl-df/

除了上述表格所规定的标准抚养费,付款人还需要支付额外的花销吗?

除了表格中规定的数目,支付抚养费的家长还可能要承担特殊非常规的花费,用来涵盖子女的健康,教育,及课外活动花销,可能包括:
·       和子女共同生活的家长因工作,就医,求学而产生的日托费用;
·       孩子的医疗和牙科保险费;
·       为了满足孩子的特别需求而支出的学校和教育项目费用;
·       大学,大专教育的费用;
·       孩子的课外文体活动费用,如参与运动或音乐课程;

法庭在决定特殊花费时,会以孩子的最佳利益为衡量标准,并判断花费的合理性。如果父母曾经和孩子共同生活,法庭也会考虑父母分居前家庭的消费模式。如果花费合理且必要,父母双方需要共同承担费用(根据各自的年度总收入按比例分担)。如果子女自己有收入,如课外打工兼职,在父母分担费用前会将子女的收入减去。在本案中,法官认为两个女儿的高等教育符合家庭传统 ,因为父母都有高学历,女儿在求学期间也有兼职补助自己的花销,母亲已经为女儿的教育尽其所能的投入,缺席的父亲应该分担这笔费用。

申请人有没有可能追补过去年份中的抚养费?
是的,本案中法官的判决就是典型的追补情形。这里法庭考量的因素包括:
·       为什么抚养费的申请被延迟;
·       付款方家长的行为;
·       子女当前和过去的实际情况;
·       追补抚养费会不会给付款家长带来经济和生活困难;
通常,法庭会追补过去3年内的抚养费。不过,如果付款人的行为应受谴责,法庭也会打破3年的时限。

法庭依据哪些材料决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
在抚养费申请递交的30天内,付款一方家长需提供关于其收入的详细资料,如果抚养子女的家长收入也在考量之内,则也要提供同样的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
·       报税的回执;

·       雇主提供的收入证明;

·       如果家长拥有自己的生意,则需出示公司财务报告;

·       加拿大税务局寄来的Notice of Assessment
如果抚养费的数目是由法庭来裁决的,提供财务信息的家长在另一方家长的要求下,必须更新财务状况(每年只能要求对方更新一次)。
如果父母双方通过法庭外协商,将子女抚养费的数目写在了分居协议中,建议收取抚养费的家长将更新财务信息的条款一起写进分居协议。
如果付款人拒绝提供财务信息,法庭会怎样裁决?

根据【联邦子女抚养大纲】Federal Child Support Guideline

19条规定,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由法庭来强加推定父母一方的收入(Impute Income)。这些情形中即包括了本案涉及的要点:
·       父母一方未能履行法律义务,向法庭呈交收入信息;
·       父母一方故意失业,或故意从事低于个人能力资历的职业,除非是出于照顾未成年子女或配偶的需要;
在先例法Smith v. Smith 2012 ONSC 1116中,法官进一步解释道,法庭在推定付款人的收入时,会考虑付款人的年龄,学历,经验,技能,健康状况,收入历史,以及如果付款人充分运用其能力工作时理应获得的收入。同时,付款人有义务积极寻找就业机会,最大化个人收入,以满足被抚养人的需求

本文是根据家庭法律师博客,法庭判决原稿,以及【安省社区法律教育中心】网站上提供的普法小册子编译的。

读者如有具体法律议题,请咨询家庭法律师。

原创博文,版权为本博客所有,请勿自行转载。如有转载要求请先联系作者jessieliutor at gmail.com